2025年4月11日,新华网“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总结交流会”在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隆重举行。在这次交流会上,我校凭借其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领域的卓越实践成果,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由我校刘贻新校长组织、宣传部指导、科研处选送的两个案例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紫金花朝戏的活态传承与产教融合:一种跨学科的发展路径探索》荣获优秀典型案例,《职业教育助力非遗传承:探索技艺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荣获典型案例。
《紫金花朝戏的活态传承与产教融合:一种跨学科的发展路径探索》由林颖、蒋园洁、廖瑞枚三位老师潜心雕琢。该项目通过跨学科合作,成功将紫金花朝戏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为学生搭建了实践与创新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紫金花朝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职业教育助力非遗传承:探索技艺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由刘燕、吴雄昌、黄勇强三位老师精心打造。该项目借助职业教育的力量,系统地开展非遗客家菜制作技艺的教学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对非遗客家菜烹饪技艺的掌握水平,还促进了客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河源客家菜烹饪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此次两个案例是乐动在线登录_乐动(中国)携手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紧密围绕河源市非遗工作站建设目标,联合河源市文化馆及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共同参与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充分体现了地方产业与教育的紧密合作,开启了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我校精心布置了参展作品区域,以紫金花朝戏为引,巧妙地传递出独特的客家美食文化魅力。在案例作品展中,这一区域吸引了众多学者和同行的目光,他们纷纷驻足观赏、交流探讨,赞叹不已。我校的展示区成为了交流会上的一大亮点。

(图片来源广东亚视演绎职业学院融媒体中心)
林颖老师向新华网在线教育分公司总经理孟源,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校长丁孝智等嘉宾对我校非遗项目进行介绍。

我校紫金花朝戏、客家菜项目受到专家学者围观点赞

交流会下午分享环节中,我校林颖老师作为优秀典型案例的代表进行了汇报分享。他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林颖老师的汇报内容丰富、生动精彩,赢得了与会同行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大家纷纷表示,我校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令人钦佩,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校非遗团队紧密结合中共河源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客家文化“双创”工程,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新模式。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探索客家文化非遗传承与教育融合的新路径,为河源市培养绿色产业技能人才,助力河源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河源发展同生共长、同频共振。
据悉,新华网自2024年8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4年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申报材料200余份。经过严格筛选,共有93个案例入围,最终评选出63个典型案例,其中8项优秀典型案例进行了现场分享汇报。我校的两个案例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学校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